夏廷毅教授:肺结节和肺癌处理的颠覆性真知灼见
来源:精放医疗医学 更新时间:2025-04-24
近日,一位河北患者家属咨询:“家人查出肺结节,当地医院建议手术,但看到夏教授的放射外科技术后,想了解能否采用放疗?”
巧合的是,两年前患有“三高”和脑梗病史的李先生,从手术台上跳下来毅然选择放射外科治疗,近期复查结果显示肿瘤消失,生活如常,全家欣喜。
但选择治疗方法错误的例子也让人痛心疾首:一位医生得了肺结节,匆匆手术切掉,结果不是癌,但肺功能受到损伤,病人后悔不已,手术医生却说:“恭喜你,不是癌!”
针对当前体检发现肺结节的人群增多、早期肺癌病人在治疗手段的选择上存在诸多困惑的现状,结合夏廷毅教授治疗肺癌的先进理念、超前的先进方法和多年治疗肺癌积累的临床经验,分享他在处理肺结节和早期肺癌的真知灼见!
正确认知:
肺小结节不等于肺癌
在夏教授的办公室里,每张CT影像都需要双重解读:既要分析结节特征,也要考量对患者生活的影响。55岁的刘先生正是典型案例——当其他医院建议立即手术的“可疑结节”时,夏教授通过CT影像分析确认其是良性结节,只需定期随访。
.jpg)
《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》中有关结节良性和恶性的诊断标准,夏廷毅教授给予遵循。有意思的是,针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诊断,夏教授除建议根据定期检查结节大小变化、结节形状特征和病史综合判断外还强调:“如果咨询了10位专家,都诊断为恶性并不代表专家水平高,但如果只有1位判断为恶性肿瘤,也不能掉以轻心、放任不管,要认真检查、排除万一。”
夏教授再次强调肺癌其实并不可怕,1个癌细胞长到1cm肿瘤需要很长的时间,肺结节通过低剂量CT检查就能看得见,早诊断、早治疗,可以获得根治结果。
选择治疗:
既要活着还要活得好
针对恶性肺结节的处理,夏教授创新性地提出“早期干预、无创治疗”是病人能活着还能活得好的关键。恶性肺结节是“早早期肺癌”,此时肿瘤如同扎根未稳的恐怖分子,无论是手术外科、放射外科还是冷热消融,都有治愈的可能。但不同治疗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截然不同。
.jpg)
手术外科已从开胸手术发展至腔镜手术或机器人辅助手术,治疗过程取得了长足进步,但手术本身仍然保留着“使用冷兵器”的特质,一刀切下去可能肿瘤没切干净,器官功能损伤可不轻,还会留下瘢痕,给患者带来受创的阴影。
放射外科已经从传统放疗的火炮,蜕变化身为精确制导、准确打击的导弹,通过聚焦放射核能,形成强大威力的利箭,以毫米级精度摧毁肿瘤细胞。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创伤和组织器官的直接毁损,还因为被放射核能灭活的癌细胞形成抗原,激发机体免疫细胞发挥治疗肿瘤作用。
冷热消融技术是近年来用于肝癌治疗的新技术,在肺小结节的治疗中,由于有创性和冷热扩散的范围和图像引导的局限,以及穿刺出血感染、气胸等风险,都不应作为早期肺癌治疗的第一选择。
选择治疗方法如同选择人生道路、幸福生活一样重要,应以最小损伤为目标,既要保障患者生存、追求治疗效果,又要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早期肺癌特别是肺小结节样的早早期肺癌,手术治疗占比 90%以上,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后,生活质量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转变观念:
冲出羊群效应的怪圈
《柳叶刀》2021年的研究表明:对于<3cm的早期肺癌,放射外科与手术外科的五年生存率旗鼓相当(87% vs 84%),但前者能让肺功能保留率提升至80%以上。夏教授做过一个比喻来解释手术外科与放射外科的差异:“肺如同一棵氧交换树,有树干、树枝和树叶,肺上的病灶如同树叶上的虫子,手术砍树枝才能除虫,对树的伤害在所难免。放射外科用核能只照虫子,树枝树干影响很小,从而使治疗创伤更小、生活质量更高。”
夏教授坦言:“尽管我国放疗设备数量十年间增长3.7倍,但并没有改变大多数早期患者盲目选择‘一刀切’的现状。而且90%以上的医生仍将手术外科作为治疗早期肺癌的首选方案,却忽略了高龄、多基础病患者的手术风险,更令人痛心的是,很多本可以通过无创治疗获得更好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患者,却因信息不对称错失最佳治疗时机。”
盲目选择手术外科的案例令人扼腕:一位患者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后决定手术治疗,却因医院手术排期长,期间结节不断增大,患者在漫长的等待中陷入无尽的担忧与恐惧,术后肺功能显著下降,后期更不幸发生转移,承受了有创治疗之痛。
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先生的治疗经历:阚先生去年查出早期肺癌,贵州多家医院都推荐手术,但他顾虑做完手术会“漏气”,最终几经询问,在单位的病友推荐下来到416医院选择了夏廷毅教授放射外科的治疗方案。通过放射外科治疗,半年后肿瘤完全消失。家属至今感念:“治疗期间父亲每天精神抖擞地接受治疗,躺在TOMO机上十多分钟完成一次治疗,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癌症治疗的认知。”
.jpg)
放射外科是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新时代重要标志,放射外科模式的应用,正为无数患者开辟一条创伤小、生活质量高的健康之路。当“切除不等于根治”“手术意味着风险”成为高质量医疗服务共识时,肺结节与肺癌患者将更愿意首选放射外科无创治疗模式。
结语:
在肺癌治疗策略的抉择上,夏廷毅教授提出:早期肺癌的治疗,放射外科为首选方案;而对于晚期肺癌,手术外科则更需谨慎使用,因为术后存在转移风险,有可能加快病程的进展。放射外科并非无所不能,但在肺癌早中晚期的治疗过程中,它完全能够成为更优的选择。肿瘤治疗已进入“精准治疗”时代,这要求医生既要有决胜千里的战略思维,还要有精准治疗肿瘤的战术行为,既要彻底清除病灶,更要全力守护患者的生命质量。这一系列理念与实践,既体现了夏教授“无我不行”的技术底气,更彰显了其身为医者“无我不能”的担当精神!